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尉氏夏令營軍訓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尉氏夏令營軍訓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我黑龍江人,部隊在四川,跟我最投緣的是湖南的戰友,我們中隊八個湖南籍,我班長張家界的,剩下的的同年兵有懷化、岳陽、婁底、邵陽跟衡陽的,即便退伍后,也是經常聯系,偶爾還能聚聚,差不多兩年一次,雖然我是土生土長的黑龍江人,但是跟湖南人相處的非常好,包括現在也很湖南的同事關系很好,不知道啥原因[捂臉]順便說一句,我去過湖南三次,每次都是高高興興的來,暈暈乎乎的離開[做鬼臉]
我當兵中隊(地勤)有二十余省的戰友,所在新疆部隊,有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陜西,甘肅,寧夏,新疆,云南,四川,重慶,貴州,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安徽,遼寧,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戰友,有些省少的就一兩個人,多的五,六個人,感覺和山東,山西,四川,浙江,貴州(六盤水),云南(昆明),陜西,新疆,基本能聊的來。
我是安徽宣城市人,一九八六年十月入伍,南京軍區駐福建三十一集團軍某旅,新兵連三個月集訓,下入老連隊,擔任坦克兵二炮手,經過一段時間鍛煉,與兄弟省份戰友結下了深刻的友誼!
那一年新兵,我所在老部隊江西、安徽、浙江省各占30%,我所在地的宣城市就去了一百另六人,加上八五年入伍的安徽滁州市兵,一個連隊將近45%安徽兵,很顯然安徽兵當時在營連最多,而且最不團結,結團為伴,矛頭多多,常常為點小事而爭斗。(在部隊很正常,關鍵時刻還是團結的,因為部隊有“三大條例”約束個人的所為,紀律嚴明。)
當兵的人,從地方到部隊鍛煉有個過程,經過鍛煉學習,漸漸的改變了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訓練時很嚴挌,休息時間也要遵守紀律,老鄉之間發生了沖突,就是掄拳頭打起來,經過相互之間調解,很快也能和好。最怕的,就是沒完沒了,懷恨在心而去糾纏,最終連領導知道后,批評教育,甚至背上一個“連處分”而后悔莫及。
至于在部隊和那個省的兵很投緣,這里不好意思去想象,因為當兵三四年,大家在一起生活,親于兄弟,兵與兵之間雖有分歧,也由不得你去“拉幫結伙”,只是相互之間,談得來多接觸,談不妥少碰頭,真正遇上了窩心事,不痛快,約定一個偏僻的地方,抱個跤掄幾拳頭,服了就痛快了。(注意,這是解決矛盾的一種手段,愿輸就服,不許“報告”)
我在部隊四年,算個“屌兵”吧,與老鄉也干過幾仗,不好意思戰友讓了點,基本上打贏的多,也吃過小虧,大家都不后悔,事過了,過一階段時間也相互尊重了,這叫:不打不相識吧!
那個年頭在部隊,江西兵和安徽兵不太團結,愛斗!浙江省兵比較團結,而且處人處事很刁;山東兵,絕大多數在老部隊是干部身份,惹不起!八八年來了一批河南兵,開始有點野,經過一段時間后,學乖了許多。當然了,福建兵是“地頭蛇”,井水不犯河水,也不敢與咱皖贛兵斗,只能兩也邊逢緣,相互不打擾,相安無事。
當然了,還有上海,江蘇兵,真的那時在老連隊來的太少了,沒形成氣侯,與大家相處的都好。
…………~~…………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大家早就退伍回家了,有的在城市工作,有的在農村奮斗,還有的考上了公務員,正在“為人民服務”!戰友,你們還好吧?上面我所描述的,就是那時一個階段的真實軍營生活,軍人就是軍人,敢做敢擔,敢于直面回答問題,不掩蓋事實,因為我們是真正的:好戰友,好兄弟!不論走到何地,身上都有一股“正直的野性”!永不放棄!
個人觀點,歡迎戰友們(老兵)下帶臟字去探討,謝謝拜讀!
我是江蘇人,原在南京軍區政治部服役,79年參戰調武漢軍區野戰部隊,我們班九名人員,第一班長是江西兵,第二班長是山東文登兵(各部隊調來參戰的,骨干太多),付班長河南兵,另還有二名江西兵,一名河南兵,一名安徽兵,一名福建兵,我和另一名江蘇兵,總體看下來,我認為山東兵最好處,人爽快,性子直沒有花花脹子。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尉氏夏令營軍訓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尉氏夏令營軍訓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