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夏令營軍訓小兵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夏令營軍訓小兵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1. 正規
2. 因為黃埔小兵特訓夏令營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黃埔軍校校友會主辦,營地設施完備,教官團隊專業,活動內容豐富,符合夏令營的正規標準。
3. 此外,黃埔小兵特訓夏令營還注重培養孩子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團隊協作意識,有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和成長。
合法
合法。黃埔軍事夏令營是一家資質齊全受法律保護的合法平臺,黃埔軍事夏令營平臺,主要就是感受真實的軍人日常,體驗生活的艱苦。夏令營有助于培養兒童,提高意志力為成為接班人打好基礎,南寧黃埔夏令營正是這樣的好場所。
謝邀。應該說,在開戰前雙方不相上下吧。蘇聯雖然經歷了30年代初的烏克蘭大饑荒和國內大清洗,但在第二個五年計劃結束的1937年就完成了農業集體化,工業化也同期高速發展。1938年開始的“三五”則集中發展軍事工業,飛機生產保持在每年1萬架以上,1940年的武器生產額高達50億美元,超過當時英法的總和,1941年開戰前已接近德國的水平。
希特勒太清楚斯大林的拖延戰術了,再也不敢任這個龐然大物就這樣養精蓄銳。雖然在綜合實力上不占優勢,但德國幾乎是傾全歐洲之力對付蘇聯,特別是把諸如挪威的鐵礦、羅馬尼亞的油田等支撐戰爭的資源納入囊中和打下富裕的法國后,希特勒對巴巴羅薩還是成竹在胸的。
希特勒沒料到的是,開戰僅半年,眼看蘇聯撐不下去的時候,美國介入了。英美特別是美國對蘇聯的援助讓德國人領教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樣恐怖的大手筆援助可是德國人當初沒有計算在內的。
如果不看數字單憑感覺的話,個人覺得,還是蘇聯的動員能力強大一點,因為對于強盜來說反抗者的斗志會更高,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這個道理,被逼到死角的往往會爆發出強大的潛力。還有一點就是,戰爭中蘇聯軍隊損失慘重,但是蘇聯的兵源始終沒斷過,雖然有時候有些戰線上會兵力吃緊,但是總體上說,蘇聯軍隊依舊很龐大,戰爭結束的時候還保持著九百萬這樣一個規模。
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參戰軍人3447.67萬人,后來動員的就有2957.49萬人,蘇聯女兵就多達八十五萬人。整個蘇聯也不過兩億左右的人口,這就相當于蘇聯的年輕人大半都參軍了,剩下的也在為反侵略戰爭服務。
再看武器方面,戰爭結束統計損失得出這樣的數字:步兵輕武器1547萬件,坦克和自走炮96500輛,火炮和迫擊炮317000門,飛機88300架,汽車351800輛。在1418天的戰爭中,生產如此大規模的武器,如果不是傾盡全力是很難做到的,還有沒損失的武器,所有數量加在一起要比這個統計數字多得多。
而對于納粹德國來說,雖然經過納粹黨的忽悠,很多年輕人走上戰場,成為納粹侵略的幫兇,但是一定會有相當一部分人是被強征入伍的,就是抓壯丁了,不然如果所有人都是心甘情愿,就不會有后來的七月密謀了。所以還是蘇聯的動員能力較強,社會制度對力量集中也是起到了巨大作用。
說德國綜合軍力強的都應該去槍斃,那為什么最后讓蘇聯人反撲為勝贏了呢?好吧,很多人認為這里有很多理由,最主要的就是德軍多線作戰,還是美國的援助?那其實可以平等一下。
德國包括它占領的大部分歐洲國家都資源緊缺,更加都缺原油,這就是他坦克發動機為啥用汽油而不用柴油。德國從侵略前與蘇聯完全是一個前進一個后退兩個完全不同的道路。一開始德國還鉆《凡爾賽條約》空子,偷著造武器,后來直接撕毀條約明著干。
反觀蘇聯那邊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大清洗運動,能打仗有經驗的將軍都被洗的差不多了,更嚴重的是一線作戰的基層指揮官也被割了遍韭菜。再算上整個工業農業遭受的損失,科技發展的滯后,五年的大清洗讓整個蘇聯元氣大傷,所以一開始他根本無力抵抗德軍進攻。
希特勒也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才會不顧英國趁早對付蘇聯,否則最早在1942年,蘇聯就會基本從大清洗影響中恢復出來,那時候再想打蘇聯恐怕得崩了門牙。而蘇聯這邊能源與礦產資源豐富,用之不盡,完全不怕與德國打消耗戰,而且人口也要比德國多很多,戰爭潛力完全比德國大。
不要說德國武器怎么樣怎么先進,大家都懂,你一輛虎式坦克,蘇聯這邊有十輛二十輛T-34-85,盟軍的謝爾曼坦克更多,所以說完全沒用。二戰那樣的戰爭,拼到最后就是拼資源。那兩個國家不像我們戰場,武器存在代差。
二戰時期,雙方表現的戰力是德國更強,但綜合實力加潛力是蘇聯更強。
德國表現更強,這個沒啥疑問吧。蘇德戰爭初期,德國在西線還有英國牽制的情況下,幾個月殲滅蘇軍二百多萬,占領大片領土,最后打到莫斯科才被拍回來了。中期許多戰役,德軍都在兵力和武器較少的時候取得了均勢甚至是優勢。蘇德戰爭打了快四年,但德國是同時兩線作戰,蘇聯還拿著美國的援助。最后戰場的損失也是德軍少于蘇軍。
但是,如果評價雙方整體表現出的戰爭資源、戰時體制,蘇聯對德國是有其優勢的。蘇聯的人口是德國的快2倍,國土面積即使算歐洲也是德國的快十倍,戰爭資源本身就更足。蘇聯是世界第二工業大國,軍工體系并不比德國差。蘇聯的布爾什維克組織性比德國納粹更強。實際上,蘇聯這種體系打逆風仗的水平并不比德國差。
蘇聯前期遭遇德國痛打的主要原因還是高層戰略判斷失誤,中了德國的閃擊戰,措手不及,整個西線完全被打蒙了。不但造成老部隊的損失,兵器的損失,還造成國土和戰略要地的損失。這些都是此消彼長的事情,造成蘇聯一直沒能緩過勁來,直到斯大林格勒之后才勉強恢復元氣。
但在這種慘重損失下,還能回過頭的也只有蘇聯了。
如果戰爭不是在1941年爆發,而是按斯大林的想法在1942年開打,估計德國未必能擋住蘇聯。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夏令營軍訓小兵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夏令營軍訓小兵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