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暑期夏令營素材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暑期夏令營素材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說起有見識的孩子,讓我想起去年帶孩子去東京玩的時候,遇到的一個小朋友。
兒子和這個男孩聊得很好,于是我們中午決定一起吃飯。點完餐,我兒子笑著小聲模仿服務生的發音。
日本人說英語,“OK”會說成“奧給”,兒子學得興高采烈。
但男孩絲毫不以為奇,微笑著說:“每個國家的人發音都不一樣的?!苯又f了起碼五六個國家的人是怎么說OK的。
他學得惟妙惟肖,特別好玩,大人們都在一邊笑。我兒子也笑,說:“哥哥你怎么知道那么多?”
男孩特別平和地說:“我去過的地方有點多,因為我比你大一點點嘛?!?/strong>
我看著他,真心覺得有見識的孩子,就是不一樣:開闊,有底氣,大大方方,還不張揚不自夸。
這個孩子不光了解各種OK的發音,對去過的很多地方也都有很深的了解。
他很細心地給兒子分享自己的經歷,從非洲的野生動物如何遷徙到奈良的小鹿背后的故事,很多地方的風土人情也是信手拈來。
而且并沒有浮于表面地游覽,是真正地去了解,他甚至跟兒子講,很多地方小朋友的生活條件很艱苦的,并不是都和我們一樣生活在城市里。
不請自來。我是一個三觀超級正的90后。歡迎關注我!
這個問題,我不想列舉更多的名人名言來解釋。根據我身邊的親身經歷,希望能給題主帶來理解。
我有兩位表弟,一個是姑姑的孩子,我們稱之為A,一個是小姨的孩子,我們稱之為B。
為什么要提他們呢?兩位都是男孩,同齡,A是城里人,家庭條件比較優越。B是山里人,年幼時家里條件比較差。現在都已成年,即將走上社會。
來說說區別吧。
姑姑是全職媽媽,基本在孩子暑假都會帶A出去旅游。姑姑害怕孩子是獨子,怕他不懂分享,每個星期都會帶他回奶奶家與我們玩耍(我還有一個同齡的堂弟)。每年夏天都會邀請我們去他家玩耍。這個時候的A是最開心的。因為我們兄弟三個可以一起打游戲。
這樣環境成長出來的A,由于經常出去旅游,對于有些事情并不會產生“爭”的念頭。已經24歲的他,目前為止還沒有談戀愛。更注重生活質量,現在是大學生,經常和同學一起出去旅游,探索世界。
很多人都在說要讓孩子多見世面,那么什么才算是見過世面呢?
知乎上說法最多的是:會講究,能將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陽光下像個孩子,風雨里像個大人,知世故而不世故,會講究也能將就。
我想見過世面和沒見過世面的孩子,最大的區別是:
想起曾經的一個同事,應該是初入職場的畢業生,衣著樸素,也不怎么化妝,整日里清清爽爽的,但是當時公司有一個比較變態的領導,要求著裝必須要得體,還需要化妝,女孩子不怎么會,但是并沒有唯唯諾諾,而是很自然的詢問別人:該買什么樣的衣服合適,但是我只有多少錢,能幫我搭配一下嗎?有禮有節,我就感覺這女孩真的很有教養,見過世面。
然后自己學著化妝,第一天可能眉毛畫的有點重了,那個變態的領帶直接說,你怎么畫的眉毛,像個毛毛蟲一樣。女孩子臉一下就紅了,但是還是脆生生的說,我第一次畫,不太會,你畫的這么好,有時間教教我吧。
我就覺得小女孩才是真正見過世面的人一樣,不卑不亢。相比而言,這個所謂的領導,就像沒見過世面一樣粗魯無理。
大學的時候有一個特別優秀的同學,在學校里是學生會主席,風云人物,大學幾年順風順水,所以有了一身驕傲。
但是畢業后,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有點問題就換工作了,整天哀嘆著懷才不遇沒有伯樂,最后倒騰了兩三年也沒有立住腳,回老家了,就沒有了消息。
我想,這也是沒見過世面的表現吧。世界這么大,優秀的人很多,什么時候都要學會謙虛學會腳踏實地,這樣,不管什么處境,都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見過世面的人都有一顆強大都內心,能直面慘淡的人生,也敢于挑戰挫折,不會因為一時的失意而尋死覓活。
世界很大,我們所感知到底都只是小小的一部分,見過世面才知道自己的渺小,人如蜉蝣,生命轉瞬即逝,過好自己有限的生命,才是重要的事情。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暑期夏令營素材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暑期夏令營素材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