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暑期夏令營落選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暑期夏令營落選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這種情況估計到處都有。
但是,不能讓這種情況繼續傷害無辜的孩子。
首先了解情況,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入選了最佳陣容還會落選,肯定要讓承辦方給出合理合情的解釋。其次,建議找到監督部門,說明具體情況。再次,可以請媒體介入。但是,后兩條的前提條件是組織方違規取消資格。
感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
對于很多剛剛步入大學的新生來說,提前透徹了解保研和考研是怎么一回事,對其做好大學學習、生活規劃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一建議并非是空穴來風,讀過大學的過來人都了解,我國高中“填鴨式”地教育方式,使得很多步入大學的新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在“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下,學生的競爭意識、拼搏意識會出現大幅度地下降,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領路人”,則會出現現實的笑話“同專業同學大四獲得保研資格時候,才知道什么是保研,才去了解獲取保研資格的具體條件”。那么考研與保研有什么區別呢?
1.兩者的含義不同
考研指的是每年十二月末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考試。
保研其全稱是“推薦優秀應屆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換句話說,獲得保研資格的優秀應屆畢業生,不必經過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考試,直接進入復試。
2.保研需要在大四前全力爭取資格;而考研只要符合報考條件,每個人考生都可參加。
根據研招網2019年公布的具備保研資格高校名單,目前全國只有366所高校可以保研。根據學校實力的差別,應屆生獲取保研資格的比例從1%到50%不等。所以說想要拿到保研資格,你先得是這366所高校里的學生,其次你還要達到學校的保研資格要求,比如大學前三年專業成績排名要前三名,要考一些專業相關證書,要參加學校內倡導的大學生相關競賽并且有獲獎證書,要過英語四六級等,這些條件就是你保研時的主要競爭層面。提醒一下,往年也有一些學生只注重專業成績,而忽略考取專業證書、參加大型競賽,即便是專業成績第一,也最終沒能進入保研名單,所以大家一定要綜合發展。
考研則不會過于計較你的大學成績,一般沒有明顯的劣勢(大學掛科嚴重),在進入考研復試環節中,影響不是很大,可以說參加門檻是相對較低的。
能夠保研當然是爭取保研,不行才會考慮考研,除非是準備換專業。
考試
保研不需要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
保研生又稱推免生,全稱“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是指可以不用參加研究生考試而直接讀研的一種情形。
時間節點
保研時間早于考研。
大三的6月-8月,具備招收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的高校發布保研簡章。大四上學期9月初到9月末,學生申請推免資格。具有推免資格學生按高校要求準備申請材料并在規定期限內寄送給高校。然后參加筆試、面試。被預錄取者參加考研報名(10月-11月)。一般在第二年的6月,院校寄送正式錄取通知書。
考研則是大四上學期報名(10月-11月),考試(12月底),成績過復試線的復試或調劑(大四下學期3月-4月),錄取(6月)。
保研資格
不是每個學校都有推免資格。每個學校的推免比例也不一樣。一般來說,越是好的學校,推免比例越高。保研率最高的是清華大學,比例高達58.14%,北京大學達48.36%,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36.11%。
學校、專業
保研學校和專業的選擇可能比較受限,而且保研的名額比較少,要求比較高;但是保研可以幾個學校同時聯系。
考研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就是說即使三本畢業也可以報考北大、清華的任何專業。但是只能報考一所學校,然后用該校命題的試卷參加考試。
費用
保研是公費的(獎學金相對學費來說比較多)。考研的話,是根據最終成績來確定公費或者自費的。
保研和考研有什么區別?區分非常的大,保研也不一定就百分百比考研好。
保研就是免試推薦研究生,主要是學校通過四年學科成績的綜合核算,按照比例推薦免試讀研究生,關于保研比例,教育部是有規定的
設立研究生院的211高校在15%,普通211高校比例在5%,非211高校在2%,具體到每個專業不太一樣,一般熱門專業保研比例低,冷門專業保研比例高。
一般來說越是厲害的大學,保研比例越高:
比如北京大學保研比例突破53%,中科大,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都突破30%
名校的保研率是越來越高,雖然教育部規定有研究生源的保研比例控制在15%,但是目前看已經成了一頁廢紙。基本也就對普通高校有作用,咱們看一下河北省2020年的保研情況。
目前看,河北工業大學作為211院校保研比例將近10%,燕山大學和和河北大學達到7%,顯然已經嚴重超過了教育部規定的比例(非211院校2%,211院校5%)
基本上可以說,具備推免資格的學生都是非常的優秀。不論是211高校,還是非211高的推免,都是非常的優秀,非211高校的推免比例很低,基本上一個專業也就5%,那么一個專業假如100人,那只有5個人有資格,難度還是很大。
根據2014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工作辦法的通知》推免新政策其中兩點很重要:一是:內保還是外保可自己選擇,高校不可設置留校名額;二是:專碩還是學碩可自由選擇。這樣就造成了以下不同之處:
一:選擇保送的學生有了更大的選擇余地,不再局限于本校讀研。因不同高校間的推薦免試時間有間隔,因此保送研究生可以有更多選擇的機會申請不同的高校。但是最終只能在學信網上確認就讀其中一所高校。而選擇讀研的同學只能填報一個志愿,一旦成績不理想,可能都沒法進行調劑(如:未過國家線)
二:保研的同學在選擇導師時有更大的優勢,畢竟保研的人數最多占據當年錄取人數的50%,這50%的人卻可以從100%的導師里進行選擇,自然會選擇掌握資源比較多的老師。而選擇讀研的同學只有在知道分數后,才開始聯系導師。
三:選擇保研的同學一般在大四上學期就確定了讀研高校,剩下大半年的時間可以自己安排,無論是做論文還是學習和讀研研究方向的相關的知識都比較充裕。讀研的同學一般在復試完事后就剩下2-3個月就畢業了,只能抓緊時間寫論文準備畢業事宜。
只要有考試,一定有不平者,不平者會列出一些考試“黑幕”,讓人不知是否應該相信。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考研復試的“黑幕”。
一、什么是“黑幕”?
二、研究生應該具備哪些素養?
三、考研復試時,什么樣的標準才算公平呢?
培養研究生的目的是為了培養更多的具有科研能力的人才,所以在研究生復試時,老師會更加注重與科研相關的上述能力,老師不僅要看成績,更會看這些綜合素質,因此在研究生選拔時,如果你具備這些綜合素質,老師會更看好你,盡管你的成績并不是特別突出,只要入圍,那么在復試中你將更具優勢。
當然,來自985、211名校的學生,或者來自老師身邊的本校學生則更具優勢。
那些認為研究生復試中有黑幕的人,是把公平與否只寄托的成績上,沒有認識到研究生選拔的標準是側重與科技相關的各種能力的選拔。只有正確認識研究生人才選拔的標準,才能有備而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最終在復試中獲得優異的成績。
你對研究生復試中的黑幕問題怎么看?寫在下面評論區吧。
如果你認同我的價值觀,請關注我!為我點贊、評論和轉發。
感謝悟空小秘書/頭條教育聯盟的邀請。
考研復試是以學院為單位組織,不同學校、學院之間差異不小。在小西看來,其中有個關鍵的參數-復錄比,不同分段的考生對復錄比理解不同。
在初試成績排名前列,如招生10人,初試成績排名第3,復錄比1.2:1的情況更符合該考生的意愿,畢竟12個人復試淘汰2個,淘汰率最多20%,遇上后期復試后放棄就讀的,也許就淘汰1個。
可是,排名第13的同學就會覺得里面是不是有黑幕呢?
考研復試是綜合選拔,不是簡單的看初試成績,更不是高考,為什么復錄比這么低,應該達到2-3:1才算合適。
可是,在復錄比3:1的情況下,意味著30人參加復試,淘汰20人、錄取10人。除了前3名穩妥些之外,后面4-10名心理都沒譜。按往年部分院校的實際錄取情況,前10名也就保留4個左右。這樣的話,前面淘汰的6名同學又會覺得有內幕,對吧。
簡單的說,不是每個初試第1名復試選拔同樣優秀,可一旦淘汰第1名,絕對是引起軒然大波。一個大學有10余個、甚至更多的學院,每個學院的不同專業都有1個第1名,折算下來每年考研復試的專業第1名幾千個,低于千分之一的淘汰率同樣被人質疑有黑幕。
小西記得18年湖南大學全日制會計碩士招生60人,其中推免生占44人,參加暑期夏令營合格占13人,剩余給統考的指標僅為3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暑期夏令營落選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暑期夏令營落選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