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暑期夏令營貓膩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暑期夏令營貓膩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這萬般種種,還不都是為了錢嗎?
我自己就是私立學校的一名老師,我的父母都是農村公立學校的老師。我來談談我的看法吧。
首先有償補課,既然提到了有償,那就一定是為了錢。
那么老師為什么要為了錢去補課呢?還不是因為工資低嗎?我的父親母親已經工作了30多年了,他們現在到手的工資一個月6000多一點,我現在工作五年多不到六年,在私立學校里工作了兩年多不到三年,我現在到手的工資不到6000,大概在5500,你看公立學校的老師,拼了一輩子,拼到了老年,也只不過跟我這個剛剛工作的新人差不多。那么可想而知那些還沒有拼完一輩子,甚至還沒有拼完半輩子的人,他們的收入是非常微薄的。大家都想讓自己有更好的生活,誰不是這樣呢?然而作為老師又沒有其他的一技之長,家里又沒有雄厚的家底,只能選擇課外補課了。
從我的角度,我是非常理解他們的。
在來到私立學校之前,我就是在培訓機構工作的,在那里我就見過許多公立學校的老師出來補課。這些補課的老師往往是由于家里比較需要錢,比如說給孩子準備買房供孩子上大學。一些條件稍微好一點的都不會出來補課,因為出來補課的風險現在的確很大,有的甚至被開除了編制。
來到私立學校之后,最開始的一段時間,我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時間去輔導班補課,每個月多收入大概2000多,加上我的工資能有7000到8000,這對于我的生活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改善,所以于情于理,我都能理解有償補課的老師。
只不過個別地區存在著這樣的一個風氣,就是老師在課上故意不講全,或者講的很籠統,然后暗示甚至明示學生或者學生家長到他自己的培訓機構去補課。國家禁止在職教師有償補課,我想就是為了遏制這股歪風邪氣吧,對國家的這樣的政策我是非常理解的。
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能夠幫助你。
做為一個小學生的媽媽 ,我雖然很反對孩子們去校外機構補課。但是,目前我也不能夠免俗,還是從眾送孩子去英語機構去補習了。
因為,義務教育說實際上是素質教育,孩子們樣樣都學,大概小學一二年級各種主課和副課,加起來十幾門吧。只能夠說,孩子們樣樣都懂一點,語文會拼音,會識字,會寫話,數學就能夠學100以內的加減乘除,老師按教學大綱進學習進度,一個班大約就是50多名學生,一節課45分鐘。孩子們能夠跟上老師的進度,就已經差不多了。
但是,如果孩子們想提高一下自己某一門興趣愛好,要得到老師的特別輔導,那么,這個在義務教育內,基本上是得不到滿足的。因為,老師們在義務教育的教學任務之內,是做不到一對一,或是一對幾的特別輔導的。能夠幫孩子們改完作業就很不錯了。比如孩子要學英語,一周二三節課,肯定學不到啥東西,因為英語就是要靠大量的聽力輸入和對話,來獲得語感的。在課外不找外教,或是上補習班,可能就學不會真正的英語口語交際,只能夠讀一些課文,然后考考試而已。
或是另一些孩子如果需要培優和補差的話,也需要到校外機構來補課。因為每個孩子的學習進度不一樣,而且目前小升初,特別是升高中,擇校的壓力都是比較大的。所以,校外機構補課,是由市場關系決定的,存在即合理。
本人從事書法文化工作多年,有豐富的教育經驗。
我非常反感家長盲目,跟風式的給孩子報大量課外補習班。我也有孩子,我會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她自己選擇感興趣的補習班,如果她反感或者有精神壓力,我絕不強迫孩子。
咱們家長在小時候就沒有這么多補習機構。也很少參加補習班。估計就是從推行素質教育、給學生減負開始,社會上的補習、輔導機構才多了起來。 學生非但沒有減負,反而更重了。家長的經濟負擔也更重了。這是否就是造成現在“寒門很少出貴子”的現象的原因呢?這是否更加加重了教育的不公平呢?
我還記得我上學的時候,老師對我們特別負責,什么問題都會在課上解決。下課給學生輔導功課也不收任何費用。現在有個別老師在課上不講重點。讓學生下課去他指定的輔導機構補習。這個輔導機構私下和老師分成。雖然這是個別現象,但是這樣的不正之風對學校、學生的危害非常大。
舉一個極端例子:今年山東高考有一位學生數學滿分。采訪他說他從沒有報過任何輔導班。而且還跟著網上視頻自學了小提琴和鋼琴。他的學習秘訣就是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主動學習。我們大部分的家長和學生往往本末倒置,以為報大量輔導班就可以學好。但是這大多數都是被動學習,效率并不高。
總之,我是不提倡大量的課外補習。要充分利用好課上的學習效率。不要本末倒置。“勞民傷財”!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暑期夏令營貓膩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暑期夏令營貓膩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