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研究生夏令營招生舞弊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研究生夏令營招生舞弊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在考研中一直存在一個奇怪的現象,經常會出現有985/211的學生考研成績甚至沒有普通一本或者二本院校的學生高。這樣的現象普遍存在,甚至很多人都理解不了為何會這樣,985/211的學生不應該擅長學習,甚至說他們學習能力比普通一本院校的學生更加好嗎?其實不然,本科院校只能說明學生的高中學習努力程度和學習方法,并不能決定今后考試甚至說人生走向。985/211院校的學生考研沒有普通一本、二本的學生好,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高中時期不認真學習或者考試失誤
本科的時候我就讀在普通一本院校,在本科的時候發現很多同學都存在高考時候發揮失常的現象,并且通過長期的學習觀察,這些高考發揮失常的同學,學習能力都非常強。其中有一個我最佩服的同學,他只有在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課,下課之后基本上都在打游戲,但他的成績仍然能保持在全班前3名,所以說,對于普通一本院校的學生真的不能輕視。
當然會有人說,這只是個例,那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在一些普通一本、二本院線仍然存在很多學習能力非常強的學生,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比985/211院校的學生差,因此,在考研的時候這部分學生基本上站在與985/211院校學生一樣的起點。
2.考研時候的心態和努力程度不同
為什么說心態也可能決定了985/211學生考研考不過普通院校的學生呢?所謂“心態決定狀態,狀態決定結果”,所以,在考研這樣高度緊張備考的時候,考生的復習狀態非常重要。一些985/211學生在考研的時候會產生一個心理:“如果我這么好的學校學生都考不上,那其他學校的學生更難了”,這樣的心態會讓他們更加容易放松學習,并且他們在考研的時候有一個保底,那就是調劑到他們的本科學校,但普通高校的學生沒有這樣的選擇。
努力程度不同,最后的結果當然也就不一樣了。我考研的時候從4月份開始,幾乎每天都保持9-10個小時的學習,一直堅持到考研初試(12月份),當然也會有比我更加努力的同學。在我身邊備考考研的同學,比我更努力的大部分成績都比我好,而沒有我努力的結果可想而知。所以,我要說的是:無論是哪個學校的學生,考研不努力備考,最后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結語:985/211學生考研考不過普通高校的學生這樣的現象很常見,其中有很多的因素決定,再好學校的學生,不努力結果也不會太好。
如果你也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很多985、211的學生考研考不過雙非,考不過二本?很多答案在解釋為什么,其實我們更應該思考這個結論是否科學合理。本人長期跟高校打交道,對這個結論本身很質疑,即認為很多985、211的學生考研考不過雙非,考不過二本,本身就是一種誤解、一種錯誤的結論。
首先,這樣的結論很多人愿意相信是因為自我防御心理在作祟,也就是說很多雙非背景的學生或畢業生愿意相信這樣的結論,這樣就會降低自己考不上985、211的無力感和無能感,從而提升自信和成就感。相信這個結論跟相信“高分低能”是一樣的心理和認知。
其次,這樣的結論往往來自反常事件造成的傳播效應。簡單地說,985、211考得過雙非、二本,大家覺得正常,沒什么傳播效應;考不過,就與一般規律相違,就容易引起傳播效應。20萬個985的學生考過20萬個二本,也不會造成傳播效應。但是,2000個二本的考得超過了2000個985的就會造成轟動效應和傳播效應。其實,容易被傳播,恰恰說明這違背了一般的規律。
再次,這樣的結論往往來自于以偏概全的認知局限。目前,我國的研究生有兩種招生方式,一種是“保送”,一種是全國統考招生,且211高校的保送比例遠遠高于二本,而985高校的保送比例又遠遠高于一般211。因此,保送名額較少的雙非、二本學校參加考研的可能是最優秀的那一批,而211和985高校參加考研的常常不是最優秀的一批。這就相當于用雙非的一流學生去跟985和211的普通學生比較。此外,考研存在由排位靠后的學校學生往排位靠前的學校考的明顯趨勢。在部分學校自主命題的考試科目,排位越靠前難度越大。因此,不是全國統一命題的同一科目,雙非學生考得更高也未必是水平更高。
最后,也必須承認的確存在部分雙非、二本學生通過自我努力超過211和985學生的事實,這存在幾種情況:一是雙非學生的覺醒,奮發努力,一般來說雙非學生向上流動的動力更大,因高中沒認真或發揮不好考入大學后開始努力的學生大有人在;二是985、211學生學習放松,或者平時考研動力不那么迫切,而部分雙非學生考研動力更迫切,投入時間更多。入什么類型的高校,主要取決于過去的努力,以過去的努力評判現在和將來的發展未必合理。但,否認過去優秀人具備持續優秀的潛能和現實,更不合理。
感謝邀請,記得點贊哦!
這的確是個好問題,但也是個沒有太大意義的問題,考不過雙非二本院校考生,這是從分數上來定義的,但實際上,在復試錄取中,很多院校導師們根本不關心人家分數高低,在復試期間同等條件下,一般985/211出身的考生,都會被錄取,你說咋比呢。
在考研備考上,的確211/985出身的考生積極性或是復習開展時間往往沒有二本考生那么早,尤其是眾多985高校的學生,他們在校期間往往有很多項目或是競賽活動,相比較二本院校學生來說,本身課業就比較緊張,內部競爭也比較大;相對來說他們的備考周期也會相應比較短,除了少數所謂末流的985/211外,多數院校其實考研的人大多愿意走推免的路線,除了少數人沒有獲得推免資格或是錯過了推免時間,才會選擇考研。畢竟多數人直接選擇就業的占據多數,這就是實力~
而對于多數二本考生來講,考研的主力軍是你們,無論人家考的好與壞,分數高與低,你們都要考到比他們高的分數,否則同等條件絕對會錄取人家。
積極主動爭取才是我們要做的!
加油!
如果大家覺得對你有幫助,請點個贊!也歡迎評論區提問~
點擊頭像關注我,查看更多專業考研回答,總有跟你情況相近的
你的轉發,我的10w+
我是張雪峰,一個讓學習變得更快樂的考研老師
因為985/211的學校會有各種各樣的比賽競賽活動,這些學校的學生可能更多的時間與精力花在了這些上面,從而收獲的是各種從單純的學習知識上得不到的能力以及素養,而一本或二本的學生可能更多的投入到學習知識中,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這個觀點我認同!
我是一名鄉村高中教師,我的學生基本上都是農村孩子,家庭條件較差。人們都說農村孩子樸實,可我看見的并非如此!原因我來解釋。
幾十年前的農村孩子,由于家庭貧困,在生活上受盡艱難,父母在在家務農,靠種地為生,學生在學校里學習,回家時幫家里干農活,那時的農村孩子心里明白考上大學是改變他們人生的唯一方法。
現在的農村學生大多都是留守學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固定時間給孩子生活費,家里的農活根本就沒干過。他們雖然出自“寒門”,但從來沒有經歷過任何艱難困苦,加上父母不在,大多都是由爺爺奶奶看管,家庭教育缺失,養成了很多不好的習慣。
“寒門再難出貴子”的主要原因我個人認為是農村孩子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為了生活到處奔波,忽略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家長每月轉給孩子生活費,就覺得已經“完成任務”了,豈不知這樣只會讓孩子養成好吃懶做的毛病,他們的將來堪憂啊!
不是寒門再難出貴子,而是從來都難出貴子。
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科舉制度選撥人才,如果家中連飯都吃不飽,哪里送得起私塾?翻翻史料你就會發現,古時的舉人,狀元大多出自殷實富貴家庭。
近現代以來,拋開新中國那批建功立業出身低微的人不說,中國的"寒門貴子"現象,也就員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只在1977年到1980年代,出現了短短的十年。
這是黃金一般的十年。這十年,讓一大批農村青年,知識青年,通過高考考上了大學,并先后走上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舞臺,位居中國政商階層的重要崗位。
這批人,是歷史選擇了他們,是歷史性的機遇。隨著社會的穩定,這樣的機會再難重現。
今天,我們不得不接受北大,清華的高材生更多的走向普通公務員崗位,走向企業的經營舞臺,同樣,這也是歷對他們的選擇。
所以說,不是寒門再難出貴子,而是從來都難出貴子。
悲觀地說我也是認同這個觀點的。
1、現在孩子的比拼不再是單純學習成績的比較,更多的是綜合能力的比拼,孩子的視界,對世界的認知,思維,社交等等,這每一項能力的背后都需要高昂的投入和良好的環境氛圍。條件寬裕的家庭,會帶孩子去到處旅行,去看演出,參觀博物館,去參加各種拓展活動,而沒有這些條件的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只停留在書本上的描述,這是有本質區別的。再說到興趣愛好,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擅長學習的,如果有一技之長也是有光明未來的,但是這種興趣愛好的培養成本以及面臨的風險不是寒門子弟可以承擔的,唯有讀書,唯有分數才是他們唯一的競爭力,但是這種競爭力在離開了考量分數的學習,進入社會之后,就再無優勢了。
2、家庭氛圍的差異也是巨大的,我們知道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庭的影響遠大于學校,寒門子弟的父母可能更多的精力要用在維持生計上,對孩子難免疏忽,就更別提什么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了,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寒門子弟永遠無法彌補的減分項。
3、社交環境,很遺憾,階層這個東西一直存在,而且始終以收入水平來劃分,家庭環境寬裕的孩子學習,玩耍的孩子也是和自己類似的孩子,而這些家庭組織在一起的活動也是豐富而有意義的,這也是寒門子弟無法比擬的。我有個朋友家境寬裕,居住在很高檔的小區,周圍全是高知高收入群體,一到假期,人家孩子根本不用報什么興趣班,這些家長輪流給孩子們上課就好了,那陣容太奢華:人大中文教授講國學,中央美院老師教孩子畫畫,音樂學院的教授帶著欣賞古典音樂,朋友在著名的IT公司,負責帶孩子學習可視化編程......如何去比?
4、孩子的比拼實際就是家庭資源的比拼,這種比拼和資源的有效性一直延續到孩子的一生,即便寒門子弟和富裕人家的孩子考取了同一所學校,將來走上社會,可借用的資源也是天壤之別。
所以在這樣一個優質資源越發集中的社會,寒門想要出貴子,實在太難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研究生夏令營招生舞弊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研究生夏令營招生舞弊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